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式微的制度诱因与治理审视——以清代恰克图晋商和广州十三行行商为参照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建生[1] 贾瑞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

出  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84-89,共6页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4YJA790033)

摘  要:制度具有自我演化和自我复制性,它是基于内在诱因而衍生的结果,若无诱致性因素,制度本身难以自我推进和修正。在近代对外贸易中,制度变迁的刚性约束和成本收益成为管窥商业繁荣与衰败的重要窗口。恰克图晋商和广州十三行行商是有清一代从事对外贸易的主要商人团体,他们在清代前期的外贸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19世纪末趋向衰落。具体来看,商人利益共同体的解构与政府整合力量弱化的双重张力造成了贸易法则与交易秩序的失序。“重农抑商”政策与“剩余索取者”角色的双重推力,造成了国家合法性暴力的治理悖论。晋商与行商对外贸易的多方博弈与互动是衡量交易费用的边界的风向标,商人们所面临的不同交易费用以及行商垄断地位的过早废除,又使他们的衰落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

关 键 词:晋商 行商 对外贸易 制度 

分 类 号:F811.9[经济管理—财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