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浙江宁波315010
出 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年第5期295-297,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摘 要:导管消融是当前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节律控制的首选治疗方案[1-2]。在众多针对AF不同病理生理机制的消融术式中,于前庭部位行环肺静脉隔离术(pulmonary veinisolation, PVI)已成为AF消融治疗的基石[3]。但是,PVI针对以肺静脉触发机制为主的阵发性AF(paroxysmal AF, PAF)疗效较好,而对肺静脉外触发灶及包含更复杂心房基质的持续性AF(persistent AF, PeAF)及长程持续性AF(longstandingAF, LPAF )而言,学术界多主张在PVI基础上,辅之以其他补充消融策略。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及经验性线性消融是PeAF常见的基质改良术式。STAR AF Ⅱ研究[4]通过18个月的多中心随机对比发现,在PVI基础上接受额外的复杂碎裂电位及经验性线性消融,并不能较单纯PVI术提高PeAF患者的单次或多次手术成功率。
分 类 号:R541.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