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个人借贷合约激励机制:社会资本积累和使用模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海燕[1] 毛瑞华[1] 朱军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农村经济》2019年第5期97-104,共8页Rural Econom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项目目标偏移研究: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编号:13YJA790132);西南民族大学应用经济学学位点项目(编号:2014XWD-SO20101)的研究成果

摘  要:社会资本引入借贷合约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团体贷款,然而团体贷款没有解决根据财富筛选借款人的问题。本文专注于个人贷款合约,通过社会资本函数的设定以及抵押贷款模型构建,分析在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不可执行合同环境下,引入社会资本抵押时满足激励相容条件的银行贷款策略最优解。研究表明:(1)缺乏经济抵押担保从而在传统贷款方式下无法获得贷款的穷人,社会资本的功能对他们行为形成有效约束。基于此,贷款机构可设定严格的纪律缩小借款者行动空间,解决激励不相容。(2)在使用社会资本发放贷款时,贷款机构应改变已有的单一使用结构性社会资本的方法,通过提高认知性社会资本的权重,让农村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发展,让守信的贫困农户能够获得发展机会,真正解决穷人贷款难题。

关 键 词:社会资本 社会抵押 激励相容 

分 类 号:F832.4[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