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自溶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Research progress on autolysin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邵致远 游雪甫[1] 杨信怡[1] SHAO Zhi-yuan;YOU Xue-fu;YANG Xin-yi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抗感染药物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  处:《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9年第3期245-248,262,共5页Chinese Medicinal Biotechn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427);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青年基金”(33320140177/3332016139);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6-I2M-3-014);“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9721001)

摘  要: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种革兰阳性(G+)条件致病菌,常定植于人鼻咽部,近一半健康人携带此菌[1]。当人体免疫力降低,定植的肺炎链球菌可穿透黏膜等防御体系引起多种感染。临床上,肺炎链球菌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等的重要病原之一。易感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及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肿瘤、红斑狼疮)的青壮年患者[2]。据报道,每年死于这类病原菌感染的人数与死于结核病的人数大体相当[3]。人体常见病原菌中,肺炎链球菌是少有的在生长进入稳定期后能观测到大量自溶的细菌[4]。与肺炎链球菌稳定期自溶现象直接相关的生物分子中,有一类称作自溶素(autolysin,Lyt)的蛋白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目前,在肺炎链球菌中已发现LytA、LytB、LytC三种自溶素,且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中,肺炎链球菌所特有、自溶活性最强、研究最深入的是LytA[5-6]。本文重点围绕三种自溶素的结构、功能及部分应用有关的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揭示细菌自溶现象的生物学本质,并为相关领域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肺炎链球菌 自溶素 病原菌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 条件致病菌 人体免疫力 青壮年患者 常见病原菌 

分 类 号:R378[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