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逸旻 Zhang Yimin
机构地区:[1]浙江工业大学
出 处:《外国文学评论》2019年第2期217-232,共16页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安妮·塞克斯顿和美国战后隐私书写研究”(16CWW01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12年的“美貌门”事件使自白派诗人塞克斯顿以及作家相貌和作品审美之间的关系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纵观历史,摄影术的发明和普及拓深了原本基于文学署名的“作者”概念,使其在名流化和视觉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维度,这一效应在二战后呈现为“上镜之机”所指称的文化现象与个人化诗学的相辅相成。以塞克斯顿为典型,一方面,诗人肖像的摄制与传播充当了个人化诗歌美学的构成与延伸,并与诗歌内部对自我进行重塑的诉求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上镜之机”所包含的“自我反观”的前提,也为第一人称诗歌在主体自我叙事方面提出了挑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