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副实融资融券合同的认定——基于不同裁判标准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rgin Trading Contracts Lack of Conformity-A Case Study Based on Different Judgment Standard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武长海[1] 王娜仁高娃 Wu Changhai;Wang Narengaowa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

出  处:《法律适用》2019年第4期3-10,共8页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摘  要:不具有融资融券资格的主体借助其他合同名义与投资者签订实质上具有融资融券合同特征的合同,逃避金融监管,加大了金融市场风险。对此类案件,司法审判结果不尽相同。究其根源,在审判中应用了不同的审判思维:形式主义审判思维和实质主义审判思维。名不副实融资融券合同认定中,应当应用实质主义审判思维,从合同实际构成的法律关系确定合同性质以及效力,并考量立法目的以及公共利益基础上进行审判。同时,在实质主义审判中也应当注重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平衡公权与私权两者关系,力争最大限度内实现私权利保护。

关 键 词:融资融券合同 场外配资 实质主义审判 利益平衡 

分 类 号:D920.5[政治法律—法学] D922.28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