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九榕 邵博文 周宇石 刘慧敏 阚硕 薄鹏飞[1] 张凡[2] Liu Jiurong;Shao Bowen;Zhou Yushi;Liu Huimin;Kan Shuo;Bo Pengfei;Zhang Fan
机构地区:[1]东营市第一中学,山东东营257091 [2]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出 处:《生物学通报》2019年第3期50-52,共3页Bulletin of Bi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72027);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2017GSF221012);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810445451)
摘 要:从自然染病死亡的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虫尸中分离到一株产紫红色色素的昆虫病原菌EB0732,经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EB0732)。为探究该菌株对德国小蠊的毒杀效果,选取5个浓度(1×10^5 CFU/mL、1×10^6 CFU/mL、1×10^7 CFU/mL、1×10^8 CFU/mL、1×10^9 CFU/mL)对不同龄期的德国小蠊(1~3龄若虫,4~5龄若虫,6~7龄雌、雄若虫,雌、雄成虫)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对不同龄期德国小蠊均具有较强毒力,1×10^9 CFU/mL悬液对德国小蠊1~3龄若虫20 d累计杀灭率高达87.50%,雌、雄成虫分别达到31.67%、33.33%,对德国小蠊的防治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