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秋雨
出 处:《东方藏品》2018年第10期207-207,共1页East Cang
摘 要:《牵牛花》创作于1981年,是我国作曲家罗忠镕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采用的是五声性十二音技法,尤其是歌曲的引子及前半部分。歌词选自澳门诗人华铃的诗作,摘选的几句也正好体现了罗忠镕处事不惊、与世无争的为人处世之道。整首歌曲是两段,而且两段的结构基本类似,但在歌词上有所区别,情绪随着歌词的递进一步步推向高潮。罗忠镕的作品具有严密的音高组织逻辑,虽然其组合方式多样化,但在实际的创作及处理上无论是从十二音的集合还是十二音序列都保持了其基本音高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在《牵牛花》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运用到的是“欣德米特理论体系”的十二音技法,将西方现代的理论体系与中国的五声性创作技法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步的形成极具个人风格的新型十二音体系。在技法的创新运用上,不断地将此运用到新的创作领域中,因此罗忠镕的艺术歌曲可谓是他的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牵牛花》的分析,学习其创作艺术歌曲时所运用的“五声性十二音作曲技法”,提高艺术审美以及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及演唱提供帮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9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