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玲[1] 屈双权[1] 危思维 杜真[1] 王静[1]
出 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年第6期776-779,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摘 要:对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积极有效的液体管理与良好的预后密切相关,贯穿了脓毒血症的整个诊治过程。由于脓毒症患儿病情较重,且其中一部分需进行手术治疗,围术期手术和麻醉的风险也相应增加,液体管理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小觑。但究竟选择何种液体治疗一直存有争议。不同的液体治疗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患儿体内内环境的改变,包括血糖,电解质以及血乳酸的水平等。临床上常用的晶体液是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0.9%氯化钠,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倡使用醋酸钠林格注射液。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以醋酸盐代替乳酸盐作为细胞外液补充液,是一种等渗、含钙的复方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组成与细胞外液相似,大量应用亦不会引起高氯性酸中毒,而且不会额外升高血糖[4]。其在成人肠道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优势已得到证实[5],但其在小儿领域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脓毒症患儿围术期应用醋酸钠林格注射和传统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的临床效果差异,探讨其在脓毒症患儿围术期应用的可靠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