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Ihsan S.Al-Aasm Samantha Raymus 郭坤豪(翻译) 李晓东(翻译) 江文全(译审)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石油地质科技动态》2019年第1期95-129,共35页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Petroleum Geology
摘 要:对艾伯塔省克罗斯菲尔德(Crossfield)走向带西面多套泥盆系克罗斯菲尔德储层开展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给出了新的证据,说明回流盐水在早期弥漫性细晶基质白云石(matrix dolomite )的形成及储层孔隙改造方面发挥了作用。埋藏史早期和晚期阶段其他相关的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早期基质白云石的重结晶作用以及次生硬石膏、块状方解石、鞍状白云石和热硫酸盐还原作用(TSR )相关成岩矿物的沉淀。来自斯泰特勒组(Stettler)的盐水在密度驱动下回流,致使弥漫性细晶基质白云石发育。其证据如下:(1)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固结程度相对较低的沉积地层中,而且在微晶白云石和细晶-中晶基质白云石样品中,原始组构(例如窗孔和球粒)的保存相当明显;(2)基质白云石为细晶-中晶,粒度范围为< 10μm^200μm,平均<100μm;(3)基质白云石的组构介于面状-S到非面状之间,而且一般不发光或发非常暗的光。对先存灰岩的交代作用一般都具有拟组构性(mimetic),大多数的原始沉积构造得以保存;(4)近平行网状(anastomosing )缝合线的发育及其随后因基质白云石化作用而愈合的现象说明,沉积地层在发生白云石化作用之前经历了浅埋藏。然而,随后发生的多期次组构破坏性缝合作用以及横切白云石基质组构的溶蚀缝(dissolution seams )的发育都说明,大多数的重大化学压实作用事件都是随着埋深加大而发生,而且是在先存基质发生弥漫性白云石化作用之后。(5 )对于所有的微晶白云石和细晶白云石基质样品而言,白云石的氧同位素(δ^18C)都是介于-6.17‰-4.79‰( VPDB )之间,而碳同位素(δ^13C )均介于0.22‰~1.47‰(VPDB)之间。这些数值都与假定的法门期(Famennian )海水的氧和碳同位素值有重叠,而且都略低于后者,这可能说明它们是从蒸发后的法门期海水中沉淀的。这些同位素值的负偏移现象可能是重结
关 键 词:白云石化作用 埋藏成岩作用 氧同位素 ^87Sr/^86Sr比值 岩石学 泥盆系 中南部地区 证据
分 类 号:P534.4[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16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