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爽
机构地区:[1]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300204
出 处:《海外文摘》2018年第19期14-16,共3页Overseas Digest
摘 要: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以及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位灵感源源不断的伟大作家相当多产,一生中创作了超过120篇短篇小说和19篇长篇小说。作为哥特文学作家的代表,福克纳不停留于悲剧的表面而是透过苦难背后深刻挖掘造成苦难与悲剧的社会现实。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不仅是哥特文学的代表,更体现了福克纳作品的这一主要特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作为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成功地塑造了艾米丽这一被父权扼杀天性的悲剧人物,深刻揭示了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社会形态的转变。本文试图从哥特文学的角度,结合美国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分析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本原因以及象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