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抗病鉴定接种培养基的产孢技术  被引量:3

Sporulation technology for inoculation medium of maize leaf spot diseas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蒙成[1] 黄艳花[1] Meng Cheng

机构地区:[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11期144-147,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编号:桂科AA17204064)

摘  要:以玉米小斑病病菌野生型菌株为试材,探索不同植物组织培养基、温度、培养时间、高低温诱导、光照等条件对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组配18种植物组织培养基,共18个处理,3次重复;设A、B2个供试温度处理,温度梯度设9个处理,3次重复;设9个培养时间段,3次重复;设6个高、低温诱导处理,3次重复;设6种不同光照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成分组合对分生孢子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配方为100.0g高粱、0.2g硫酸镁、0.2g磷酸钠、15.0g玉米叶的7号培养基最佳,产孢量最多,产孢量为16.8×10^4个/g;配方为100g玉米粒、0.2g硫酸镁、0.2g磷酸钠、15.0g玉米叶的9号培养基次之,产孢量第2,产孢量为10.8×10^4个/g。在温度为24℃条件下培养的产孢量最多;培养时间在35d内,培养的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多;高温为35℃、低温为4℃诱导对玉米小斑病病菌产孢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经过高、低温诱导后产生的部分分生孢子一端连接1节分生孢子梗;光暗交替各12h、光照度为2000lx,分生孢子产孢量最高。研究认为,能促进玉米小斑病病菌分生孢子产量增加的最佳组织培养基配方为100g高粱、0.2g硫酸镁、0.2g磷酸钠、15.0g玉米叶;该培养基在24℃、光暗交替各12h、光照度为2000lx的条件下,分生孢子产量最高;培养时间在35d内时,培养的时间越长,产孢量越高;在高温为35℃、低温为4℃下诱导,对玉米小斑病病菌产孢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诱导后产生的部分分生孢子形态发生改变。

关 键 词:玉米 小斑病菌 培养基 产孢技术 分生孢子 

分 类 号:S435.131.49[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