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绪强[1,2] 张桂玲[2,3] 阮英慧[1] 刘兴 杨鸿雁[1] 郑延丽[1] Luo Xuqiang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2]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贵州普定562100 [3]贵阳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11期309-312,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563007);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编号:黔省专合字[2012]80号);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专项资金(编号:黔科合人字[2015]21号);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资金(编号:黔人领发[2015]3号);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项目(编号:TZJF2010年065号)
摘 要:为探讨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营养状况,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5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6种大量必需营养元素(N、S、P、K、Ca、Mg)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元素含量>10mg/g的有N、K和Ca,元素含量在>5~10mg/g的有S,元素含量在1~5mg/g的有P和Mg,属Ca>K>Mg型。这些元素中,除P外均高于已报道的陆生高等植物所需元素的合适组织浓度,但仍全部处于世界陆生维管植物元素平均含量范围内。研究区植物具有低P和高S、Ca特点,大白杜鹃、合轴荚蒾、木姜子、中华卫矛、湖南悬钩子均属P制约型植物,Mg、N、Ca含量在植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N和P、N和K、P和Ca、K和Ca含量之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营养元素含量的频数分布均呈正偏态分布。元素化学计量比值、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植物体内各必需营养元素含量均较稳定,且元素间具有一定的比例组成和协调关系,这是植物对所在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分 类 号:S182[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S718.55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