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 处:《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年第7期137-139,共3页Modern Nurse
摘 要: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1]。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恢复血流的措施,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I级推荐,A级证据)[2]。阿替普酶是在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中被证实能改善脑梗死预后的有效药物[3],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4]。阿替普酶在脑梗塞静脉溶栓的不良反应有出血、脑水肿以及再灌注异常和血管源性水肿。血管源性水肿是一类局限性的皮肤水肿病变,在阿替普酶进行脑梗塞溶栓治疗过程发生率低,若未得到及时发现和积极的正确处置,会出现不可逆的药物不良事件。2017年8月我科收治1例因“口齿含糊伴左侧肢体乏力2.5小时”入院的患者,诊断脑梗塞、高血压。入院后予阿替辅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中患者出现罕见的血管源性水肿的症状,经积极治疗和严密的观察护理后患者脱离危险,最终康复出院,现将案例汇报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