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域下的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  

A Probe into Guo Moruo’s Early Poetry Wri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陶永莉 谭梅[2] Yao Yongli;Tan Mei

机构地区:[1]重庆邮电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重庆400065 [2]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出  处:《郭沫若学刊》2019年第2期60-63,共4页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基  金:2016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中心)项目:郭沫若新诗创作与日本大学教育关系研究,项目编号:GY2016C07;2018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清末民初教育改革与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8PY30

摘  要:1905年清廷正式废止科举,郭沫若开始就读新式学堂,倾向文学。1914年郭沫若开始长达十年的留日生活。在日本高等学校阶段,外国语课再一次促使他倾向文学。郭沫若两次文学倾向的产生都与教育密切相关。然而,这两次教育对郭沫若诗歌写作的影响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国内,郭沫若仿效"名士"行为,其诗歌具有某种"类型化"的特征,整体上表现出中国传统诗歌的思维方式与写作习惯。在日本,他追求"诗人",他的情感体验及其体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创造出了经典之作《女神》。

关 键 词:教育 郭沫若 早期诗歌 

分 类 号:I207.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