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月波 章小敏 洪冰 陈将 何昱[3] Liu Yuebo;Zhang Xiaomin;Hong Bing
机构地区:[1]浙江省三门县中医院,浙江三门317100 [2]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浙江三门317100 [3]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出 处:《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第6期454-456,共3页Zhe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协同学复杂系统理论解析麻黄汤组分配伍的体内药物代谢与药效相关性,编号:81573868);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不同剂型麻黄汤及其拆方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编号:1702KY78;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编号:浙卫发〔2014〕108号
摘 要:目的:比较麻黄汤及其拆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发汗作用差异,为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体重随机将小鼠分为19组,分别为饮片汤剂组9组、配方颗粒组9组和空白组1组。通过比较各组小鼠腋窝皮肤汗腺导管内径的大小,比较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发汗作用是否有差异。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所有给药组小鼠腋窝皮肤汗腺的导管内径都增大(P<0.01),都有较强的发汗作用。②麻黄汤全方组的发汗作用强于其他配伍组,且麻黄汤全方传统汤剂组相比配方颗粒组有更好的发汗作用,两者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含麻黄的各配伍组的小鼠汗腺高管内径都比不含麻黄的各配伍组大。结论:麻黄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对小鼠都有发汗作用,但麻黄汤全方传统汤剂组作用优于颗粒组,麻黄汤中药配方颗粒完全替代传统饮片仍有待商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