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金会军[1,2,3] 金晓颖 何瑞霞[1] 罗栋梁 常晓丽[1,4] 王绍令 Sergey S MARCHENKO[1,5] 杨思忠 易朝路[7] 李世杰 Stuart A HARRIS[9]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2]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 [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 [4]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湘潭411201 [5]Permafrost Laboratory, Geophysical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Fairbanks 99775, USA [6]GFZ German Research Centre for Geosciences, Telegrafenberg, Potsdam D-14473, Germany [7]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 [8]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81 [9]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Calgary, Calgary, Alberta T2N 1N4, Canada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年第8期1197-1212,共16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NSFC-RFBR(中俄)项目(批准号:41811530093);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编号:XDA05120302)资助
摘 要:利用大量的古多年冻土遗迹和古冰缘现象,并佐以古冰川、孢粉及动物化石等资料,重建了20ka以来中国多年冻土演化进程.结果表明,在末次冰期最盛期(LGM,或末次多年冻土最大期LPMax),中国多年冻土面积达到了5.3×10^6~5.4×10^6km^2(现今中国多年冻土面积的3倍多),而全新世大暖期(HMP,或末次多年冻土最小期LPMin),中国多年冻土面积曾缩减至0.80×10^6~0.85×10^6km^2(约为现今中国多年冻土面积的50%).按照古冻土遗迹的年代及分布等特征,在确定LGM和HMP两个主要时段的冻土格局基础上,将20ka以来中国多年冻土演化进程划分为7个阶段:晚更新世LGM(20000~10800aBP)多年冻土强烈扩展,达到LPMax;早全新世气候剧变期(10800至8500~7000aBP)多年冻土较稳定但相对缩减阶段;中全新世HMP(8500~7000至4000~3000aBP)多年冻土强烈退化阶段,多年冻土缩减到LPMin;晚全新世新冰期(4000~3000至1000aBP)冻土扩展阶段;晚全新世中世纪暖期(1000~500aBP)多年冻土相对退化阶段;晚全新世小冰期(LIA, 500~100aBP)冻土相对扩展阶段,以及近代升温期(近百年来)多年冻土持续退化阶段.本文重建了各时段内古气候、古地理环境以及多年冻土分布范围和其他特征.
关 键 词:冻土演化 冷生楔形构造 末次冰期最盛期(LGM) 全新世大暖期(HMP) 中国
分 类 号:P642.14[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