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孢子虫及其致病机制的分子基础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晶[1] 张西臣 朱兴全[3] 刘群[1]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 [2]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3]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

出  处:《中国兽医杂志》2019年第3期112-114,I0008,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 CB150300)

摘  要:新孢子虫病(Neosporosis)是由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感染多种动物的原虫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1]。我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流行,不同地区血清阳性率差异显著[2]。新孢子虫隶属于顶复亚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新孢子虫属,是1988年才被确认的一种动物寄生原虫。新孢子虫感染会引起孕畜流产、死胎及新生儿运动神经功能障碍,主要危害牛和犬,也会引起山羊、绵羊和鹿的临床感染[3]。

关 键 词:新孢子虫病 分子基础 致病机制 临床感染 血清阳性率 孢子虫纲 真球虫目 肉孢子虫 

分 类 号:S852.723[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