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年第13期2249-2251,共3页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
摘 要: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可使机体应激性增高、代谢及耗氧量增加。研究表明,胎儿期脑和脊髓就已形成了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神经末梢,致痛物质及其受体在胎儿的脊髓背角即可探测到[1]。亦有研究表明,感受疼痛的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在胎儿晚期就已发育成熟,疼痛刺激可引起新生儿的内分泌、代谢、呼吸、循环的改变[2]。目前,由于小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手术时间短,临床常用的镇痛药芬太尼代谢半衰期在新生儿体内较长,将其应用于麻醉时,经常出现苏醒延迟[3]。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药瑞芬太尼,具有镇痛作用强、苏醒迅速及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等特点,可安全应用于新生儿手术的麻醉[4],但停药后可出现快速的阿片耐受以及痛觉过敏[5]。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6],已广泛用于术后镇痛,而其用于新生儿镇痛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新生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