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就雄 Dong Jiuxiong
机构地区:[1]香港珠海学院
出 处:《乐府学》2019年第1期251-268,共18页Research on Yuefu
基 金: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辖下研究资助局(研资局,RGC)“自资学位界别竞逐研究资助计划”中“教员发展计划(FDS)”《六莹堂集校注及梁佩兰与明末清初岭南文化及历史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UGC/FDS13/H04/15
摘 要:本文探讨梁佩兰诗对张籍乐府新题之创新表现,有以下发现:佩兰以张籍新题乐府之题写作者至少六题,无论从主题立意、平仄用韵、句数字数上,俱彰显其创新意识。尤其在平仄用韵上,规避律句,句句押韵,两句一转,平仄相间用韵是其新题乐府固定而鲜明之音律特征。在句数字数上,佩兰也力图与张籍立异,且其两句一转韵,规避黏对,显示其避律意识及与近体诗立异之定体意识。新题乐府在唐时已不能歌唱,音乐感大减,后人创作新乐府,多从主题立意上求新。佩兰从新题乐府之平仄、用韵上求创新,弥补新题乐府音乐性之未足,制造出回环往复、急速转韵、错落变化,或齐言或参差之节奏美,使音乐性增强,本文称之为“音律性创新”。同时,佩兰亦注意到内容上之创新,以一种“不欲似古人”之态度为之,这可称为“主题性创新”。基于他具备此两种创新,遂使其乐府得到后来诗评家的一致垂青。其能成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享誉于清初诗坛,其乐府上之创新成就和态度应记一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14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