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
出 处:《护理与康复》2019年第7期38-41,共4页Journal of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摘 要: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人口的增加导致全球(特别是中国)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2030年中国的PD患者将达到500万[1]。据国内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PD患病人数将占全球大约一半[2]。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3],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障碍,同时伴有大量非运动症状[4]。随着病程的进展,PD患者生活往往不能自理,至疾病后期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药物疗效减退、“开-关”现象、异动症、平衡障碍、跌倒、冻结步态、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无法融入社会,而形成病耻感(Stigma),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身体康复和预后都有不利影响[5]。因此,PD患者心身健康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了解国内外PD患者病耻感的研究现状,以引起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视,为形成有效降低PD患者病耻感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现综述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