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明胜 庞超 Chen Mingsheng;Pang Chao
机构地区:[1]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理论与评论》2019年第2期66-74,共9页Theory and Review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共建共享社会治理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研究”(17YJCZH136);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18MLC005)、江苏省社科基金文脉专项“江苏乡村治理史”(19WMB024)阶段性成果
摘 要:就传统乡贤的构成来看,与其说乡贤是一种身份,倒不如说是一种“兼济天下”的精神。因为乡贤与士绅的大体重叠,传统乡贤文化的断层与近代士绅队伍的劣化是同一过程:近代士绅成分的复杂化与功能异化削弱了其国家与社会中间人的作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随着科层制下渗,这一传统社会治理机制走向终结。时至当代,伴随中国社会转型,乡村振兴需要体制外力量的参与,新乡贤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在新时代乡贤文化培育的过程中,新乡贤的遴选固然重要,而制度设计与精神培育亦不容忽视。新乡贤群体不同于传统士绅,但“兼济天下”的精神应该是一致的;新时代乡贤制度亦不限于传统乡约,但与体制内的村两委相区别是必须的;乡贤精神的弘扬既要着眼于现实成功者的带头作用,又要重视对传统乡贤优秀品格的重新挖掘和利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