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汤志彪[1] Tang Zhibiao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出 处:《历史研究》2019年第3期170-179,共10页Historical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简帛学大辞典”(14ZDB02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晋系题铭职官整理研究”(15BZS04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先秦古文字材料四种综合整理与数据库建设”(16JJD740009);“考古学视角下西周都城的社会结构研究”(17BKG017);上海市教委科创重大项目《古陶文编》(2019—01—07—00—05—E00048)资助
摘 要:关于“武王伐纣”的时间问题,除甲子日发生“牧野之战”这一点未有异议,伐纣的具体年代,至今争论不休。参见江晓原、钮卫星:《以天文学方法重现武王伐纣之年代及日程表》,《科学》1999年第5期;尹松鹏:《西周武王纪年上文献历日与天文历表出现完全合历》,《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3期。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举世瞩目的利簋(《集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7—1994年。 4131),因其铭文涉及武王伐纣的具体过程而备受相关研究者关注。经学界讨论,利簋铭文大意为:周武王伐商,在甲子日早晨打败商纣王;辛未日驻扎管地,并赏赐“利”,“利”为此铸造了此青铜簋(即利簋)。因铭文出现“武王征商”、“甲子”、“岁”等字词,又有学者把“岁”理解为岁星,故诸多学者把利簋当作天文现象标准器,进而以此作为推定武王伐纣具体年代的重要依据。
关 键 词:《殷周金文集成》 《考古与文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 武王伐纣 解诂 时间问题 牧野之战 《科学》
分 类 号:K877.3[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