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贵阳550004 [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4
出 处:《贵州医药》2019年第7期1033-1036,共4页Guizhou Medical Journal
基 金:[黔科合SY(2015)3043]
摘 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由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引起常见的好发于骨骼肌的无菌性炎性疾病,多表现为局部痛及牵涉痛。MTrPs特征表现在僵硬肌肉的紧张带中出现异常局灶性挛缩点,自发性疼痛、牵涉痛和痛觉过敏[1]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一项德国全国范围的研究显示,在300多名医生曾治疗过的疼痛患者中,有46%的患者有活动性激痛点[2]。在疼痛诊所中估计高达85%~90%[3],可见MPS发病率较高。然而患者及医生常常忽视MPS疾病的重要性,导致治疗不及时、病程迁延不愈,随着时间推移,不仅引起患者疼痛加重,还可出现情绪抑郁及睡眠障碍,最终成为疑难杂症。因此对患者采取多方面、及时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现在临床上已有多种MPS的治疗方法,其治疗目标是缓解消除紧张带和激痛点以缓解疼痛,恢复肌肉弹性和长度,消除致病因素,降低复发率[4]。本文就对MPS的治疗方法做如下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