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海派京剧与公共空间的建构——兼论中国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倪君[1] 陈伟[1]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160-165,共6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重点学科项目(A-9103-17-065405)

摘  要:20世纪初的海派京剧从新剧目、新剧场、新媒介三个层面,商业性、启蒙性两个维度完成了对“公共空间”的建构。海派京剧在建构公共空间的同时完成自身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这个转换基于上海开埠后的工商社会环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商业经济结构决定了海派京剧在剧目、剧场和媒介运用上呈现出民主、平等的现代思想,并塑造出民主、自由的公共精神。这种精神属于现代审美文化内容,体现了中国美学形态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体现了现代美学形态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海派京剧 公共空间 审美现代性 转型 古典形态 现代形态 

分 类 号:I207.3[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