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邵培仁[1,2] 陈江柳 Shao Pei-ren;Chen Jiang-liu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2]国际华莱坞学会 [3]凯里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第7期13-20,共8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传播秩序重建研究”(项目编号:18BXW062);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MYZX02YB)的研究成果
摘 要:传播研究始终未能厘清在整个人类知识生产体系的学科定位及其内在的学理逻辑,在跨学科悖论、研究领域碎片化和学术自主性等诸多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陷入一种阈限焦虑当中迟滞不前。在多元文明共生共存、价值冲突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出场,为重构传播研究的核心共识与学科定位指明了方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价值坐标,要求传播研究走出"唯学科化"误区,构建有机整合的知识理论体系;消解"中心-边缘"结构,构建平等自主的知识生产格局;超越主体性维度的阈限焦虑,构建多元对话的学术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传播研究应回到"人"的本质维度,坚守对马克思哲学"类思维"的根本遵循,实现整体主义范式的重大转型,同时构建一种人类整体传播学的学科进路,讲好"我们"的人类故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