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米玉红[1] 陆艳辉[1] 王海云[1] 孙黎黎[1] 杨赓[1]
出 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年第8期921-926,共6页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基 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一般项目(KM201710025016).
摘 要:急性高危组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低危组PE(无右心室负荷过重表现,无心肌细胞受损证据)患者的急性期治疗并无争议。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危组PE(存在右心室负荷过重表现,和(或)心肌细胞受损证据)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1)、所有急性PE患者中住院比例最大;(2)、抗凝治疗中仍有5%~15%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2];(3)、现有指南在急性期治疗的建议存在很多尚未确定也是困扰着临床医生的实际问题:200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指南[3]建议中危PE不推荐常规溶栓治疗,可以考虑选择性溶栓(但是并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实质性建议);2014年ESC建议中危PE不推荐常规溶栓治疗(权衡获益与出血风险),在急性期抗凝治疗中观察,一旦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建议挽救性溶栓;建议中考虑到了出血高风险的人群,可以采用外科取栓或经皮导管介入治疗取代传统的系统溶栓治疗[2]。国内专家在中危溶栓方面同样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如2011年程显声教授等提供了急性PE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建议[4]、2018年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5]及《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静脉血栓栓塞性CA指南[6],但是依旧是基于现有ESC国际指南的建议,并没有新的突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