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病基础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预后比较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蕊 刘国旺[1] 唐克诚[1] 李谦[1] 曹武奎[1] 

机构地区:[1]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肝病科,300192

出  处:《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年第5期296-299,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摘  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不同发病基础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69例HBV-ACLF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CHB组)]患者2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代偿期组)患者2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失代偿期组)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血浆置换前后的实验室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及血浆置换28 d的临床预后.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血浆置换前,CHB组、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MELD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置换后,CHB组、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MELD评分分别为(16.63 ±2.90)、(23.04 ±4.24)和(25.80 ±5.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9.083,P<0.01). CHB组患者血浆置换前后相比,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 ferase ,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 AST)、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81.508、 122.727、 61.181、39.492、 8.114和71.397,均P<0.05);代偿期组患者血浆置换前后相比,ALT、AST、总胆红素、肌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797、 336.400、 28.560和6.953,均P<0.05);失代偿期组患者血浆置换前后相比, ALT、 AST、总胆红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132.763、161.783和91.878,均P<0.05). CHB组合并代偿期组有效率为62.0%(31/50),失代偿期组的有效例数为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217,P=0.007). CHB组合并代偿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76.0%(38/50),失代偿期组的生存例数为8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118,P=0

关 键 词:血浆置换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预后 亚急性 肝衰竭 患者 肝硬化失代偿期 发病 

分 类 号:R512.62[医药卫生—内科学] R575.3[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