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邢继扬
机构地区:[1]广西师范学院
出 处:《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9期98-100,共3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隐逸文化在中国古代文人心中根深蒂固,北宋时期党争严重,隐逸风气盛行。作为文坛领袖,苏轼推动词体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使得崇慕陶潜、表现归隐避世的志趣也可纳入词中,这些是苏轼词中表达隐逸情结的前提条件。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可大致将苏轼的隐逸情结划分为三重境界:落寞失志、借物抒怀的隐逸,此境界一;随缘自适、寄情山水的隐逸,此境界二;物我两忘、神与物游的隐逸,此境界三。分析这三重境界,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艺术成就,更全面地了解苏轼的一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22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