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苏轼词中隐逸情结的产生原因及三重境界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邢继扬 

机构地区:[1]广西师范学院

出  处:《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9期98-100,共3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隐逸文化在中国古代文人心中根深蒂固,北宋时期党争严重,隐逸风气盛行。作为文坛领袖,苏轼推动词体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使得崇慕陶潜、表现归隐避世的志趣也可纳入词中,这些是苏轼词中表达隐逸情结的前提条件。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可大致将苏轼的隐逸情结划分为三重境界:落寞失志、借物抒怀的隐逸,此境界一;随缘自适、寄情山水的隐逸,此境界二;物我两忘、神与物游的隐逸,此境界三。分析这三重境界,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艺术成就,更全面地了解苏轼的一生。

关 键 词:隐逸 苏轼 词体改革 

分 类 号:I207.23[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