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北京100010 [3]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8期108-115,共8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村老年多维贫困与精准扶贫机制研究”(17CGL030)
摘 要:农村资金净流出导致的资本稀缺以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过高的监管成本,使得当前农村面临内源性信贷供给不足和外源性商业信贷配给的两难困境,而在农村金融治理研究中也呈现出二元化格局和农村金融正规化取向。扶贫互助资金应被视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试验,其"正规金融村社化"路径得以超越农村金融两难困境和二元逻辑的实践机制。其是通过财政资金主导供给,上移组织和运行成本,实现对农村定向的金融供给,并利用村社内部的熟人社会机制,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解决了一般外部金融主体难以解决的分散监管难题,实现风险控制。从扶贫互助资金实践的可行机理出发,化解当前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普遍缺位、难以有效推动财政金融下乡等困境的一种可行途径是:向上要由国家财政负担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供给和组织成本,向下要深入发掘村社资源优势以实现金融下乡的监管成本尽可能地内部化,并在此基础上为金融下乡与村社集体、乡土社会的有效对接创造健康的运行环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