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演变与改革方向:1949—2019  被引量:3

The Evolution and Reformation Direction of New China’s Financial Macro-Control System (1949-201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曦[1,2] 金钊 WANG Xi;JIN Zhao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国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广州510275 [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州510275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3-25,共13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创新研究”(15ZDA014)

摘  要: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演变历程,将之区分为四大阶段,阐释不同阶段下货币供给机制及宏观调控效率,探讨体系演变的内在逻辑和改革方向。“大一统”时期(1949—1984),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功能于一身,实行“统存统贷”式的计划指标管理;数量管理时期(1985—1997),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分离,本质上仍实行信贷计划管理;1998年之后进入间接调控时期,实行价格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综合间接调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面对传统货币政策失效的窘境,政策创新成为新常态下的主旋律。纵观体系演变,可以发现其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制度特征,以市场化和间接化调控作为改革方向,并体现出明显的试错式渐进转轨特征。最后,结合当前中国经济体制二次转轨和金融开放深化和广化的要求,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重点。

关 键 词:新中国 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演变 改革 

分 类 号:F832[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