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佟新[1] 陈玉佩 Tong Xin;Chen Yupei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87-97,共11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地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7ZDA1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普二新政’下家庭友好政策与女性家庭—工作平衡关系研究”(项目编号:7167328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研究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儿童抚育政策的变迁,试图讨论这种变迁背后的理念变迁和知识竞争,并分析政策变迁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影响。研究发现,计划经济时代,学龄前儿童抚育政策直接受到国家劳动政策的影响,并借助教育政策,得以在城镇中实现了公共化的抚育理念,强调女性的劳动者角色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大家庭"的集体主义意识给予了"工作的母亲们"重要的物质与心理支持。尽管女性抚育角色具有了公共性,但"大家庭意识"依然以传统性别分工为基础。随着经济市场化转型,劳动政策和教育政策的改变,儿童抚育责任回归家庭。未被挑战的性别分工与文化,加上流行育儿文化中对母职不可替代性的强调,凸显女性作为照料者的社会角色。在"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下,母亲个人发展与孩子未来发展的权衡关系中,天平向着孩子倾斜。总之,伴随着国家、单位体制与家庭性别角色分工的多元变化,儿童抚育中不同利益的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相互竞争。女性的母亲角色成为社会稳定性的力量,被整合进社会治理的整体建设中,这导致了妇女解放知识的混乱与挣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