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孔明安 谭勇 KONG Ming-an;TAN Yong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42-49,共8页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101)
摘 要:在《图绘意识形态》一书中,齐泽克探讨了意识形态的现实性与幽灵性。“幽灵性”指意识形态具有无处不在、亦真亦幻、永恒存在的三大特性;“现实性”指意识形态就是现实,是“幻想”所结构的社会现实,将意识形态与现实严格区分开来几乎是不可能的。齐泽克认为,必须对意识形态与现实进行适当区分。正由于此,齐泽克诉诸意识形态的幽灵这一概念,将其指认为未被象征化、结构化的现实。意识形态的幽灵显现于未被意识形态所占领的那个空场,一个不能被任何实证规定的现实所占据的空场;如此,幽灵就成了可以定位、指责意识形态的一个点,成为意识形态批判的最终依赖,从而构成意识形态的内核。马克思与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差异在于:在齐泽克看到意识形态幽灵显现的地方,马克思看到的是作为无意识的意识形态幽灵的“唯物主义”基础。缺少了这个“唯物主义”基础,意识形态理论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我们在解析意识形态幽灵这一概念必须注意的关键之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