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华 Wu Hua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佛教与社会研究所
出 处:《佛学研究》2018年第2期37-47,共11页Buddhist Studies
基 金: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建设专项经费资助(中青年学者成长基金,项目批准号:XKQZQN06),四川大学创新火花项目库(项目批准号:2018hhs-20);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批准号:skbsh201801)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外部适应来看,中国佛教在消费社会、商业社会之中是否面临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否面临组织结构转型的关口?从内部建设来看,佛教在中国现代化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的困境是什么?以各级佛教协会为代表的佛教组织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种种利弊得失,如何权衡与把握?对这两个方面的思考,形成了该文的问题意识。作者以此思考佛教组织在公共介入中的表现及其如何在参与宗教治理中,产生信仰方式的变迁。文章首先检讨传统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困境;其次,考察佛教组织如何介入公共社会,以自身的主体意识觉醒,推动法治化建设;然后,讨论佛教组织如何在媒体化社会之中产生公共介入,传播正能量,引领新时代信仰方式的变迁;最后,形成制度信任的信仰方式,在健全自身机构建设的同时推动公共社会的发展。作者指出,宗教协会能否推动社会德性的发展,决定了宗教自身在现代城乡社会融合发展中的安危存亡,也决定了现代国家社会治理的实际执行效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