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患者使用替考拉宁早期血药谷浓度分析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植耀炜[1] 彭鹭 张永浩 周明根[1] 邹子俊[1] 李伟超[1] 何志捷[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广州510120 [2]彭湃纪念医院急诊科,广东汕尾516600

出  处:《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年第4期266-269,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A0303130283)

摘  要:替考拉宁具有很强的抗革兰染色阳性球菌活性,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它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及较低的肾毒性,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2]。替考拉宁的蛋白结合率约为90%,清除半衰期长(30~180 h),血清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替考拉宁含量少,且需要较长时间达到稳定的血药谷浓度水平,故需要负荷给药[3]。目前研究认为,替考拉宁的血药谷浓度水平(即连续给药后再次给药前采血测定的药物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对于大部分严重感染患者,建议血药谷浓度>10 mg/L,对于骨和关节感染、心内膜炎及体内植入物感染等患者,建议血药谷浓度>20 mg/L[4]。在脓毒症患者中,MRSA是主要的致病菌之一[5]。然而由于脓毒症患者可能存在休克,或经过液体复苏,可能存在低蛋白血症、多器官功能损害,替考拉宁的药物代谢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故脓毒症患者中替考拉宁的血药谷浓度水平分布情况仍有待研究。本文总结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52例静脉使用替考拉宁的患者血药谷浓度水平,以指导替考拉宁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关 键 词:血药谷浓度 脓毒症患者 革兰染色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替考拉宁 抗生素后效应 低蛋白血症 心内膜炎 

分 类 号:R44[医药卫生—诊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