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裴丹莹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
出 处:《中国俄语教学》2019年第3期51-60,共10页Russian in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拜占庭文学的文献翻译与文学史书写(18ZDA28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曼德尔施塔姆承袭俄罗斯的诗歌传统,对黑海之滨的奥维德"哀歌"创作及其"流放者"的原型身份一直极为关注。他在诗歌中不断向奥维德致敬,完成了对奥维德流放形象的"后普希金式"书写,并对"哀歌"叠唱中的奥维德之夜进行了现代重塑;而经由"共同的黑海"所表达的"流放之喜悦"更是体现了俄罗斯诗人的乐观情绪,成为理解诗人创作心理的重要佐证。同时,曼德尔施塔姆本人由心理流放走向身体流放的客观经历,也印证了诗人与帝国之间原型窘境这一命题的不朽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