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贾庆军[1] 吴昌 Jia Qingjun;Wu Chang
机构地区:[1]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01 [2]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委党校,浙江杭州311300
出 处:《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5期67-76,共10页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ingbo Municipal Committee
摘 要:在《正名》篇,荀子将天人的距离进一步拉大,而且天生的、天赋的秉性逐渐成为低级的待改造的存在,而人之知虑(人为)则逐渐成为主导力量:(一)在讨论人之名的过程中,荀子将人天生之性情与人之知虑区分开来。(二)在制名、辩名活动中,人为知虑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三)在道和欲的关系的讨论中,荀子进一步推进了性伪、天人关系的探讨。作为知虑之终极结果的道,其优越性和重要性越发明显。(四)由道和欲的关系又引出了心和物的关系。以心役物的思想也是道要驾驭欲之思想的延伸。可见,无论是在初级的制名、辩名活动中,还是在治国理欲、修己治物的高级活动中,人为知虑之主导地位都愈发凸现出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2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