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长宁[1] Chen Changning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法学院,成都610207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7年第8期103-109,共7页JURISPRUDENCE AND HISTORY OF LA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国时期荣县档案整理与研究”(13&ZD152)。
摘 要:在清代诉讼研究领域,无论是既有的“民事刑事”概念,抑或是近年来逐步取代前者的概念,如“重情细事”等,都未能完全摆脱二元对立的观念、形成恰当的诉讼分类。要突破这一学术瓶颈,则应对相关的概念框架进行反思,从而厘清史实,整合零碎化的经验研究成果。立足于“四民社会”理解“民词”,有益于展现概念所处的逻辑关系,并认识清代诉讼在不同时空下的内在张力。以“政务”观念洽释“自理案件”与“会审案件”,能促进排除与史实不符的观念影响,并勾绘传统中国司法的完整版图。从“国进民退”视角看待清代州县诉讼,可展现具体社会实态下的法制运作,并形成着眼于社会整体的法史学研究范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