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文木[1]
机构地区:[1]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0期92-93,共2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从“补缺型”社会政策到“制度型”社会政策我国应该选择何种社会福利模式,学界一直存在三种观点:“底线公平的社会福利”、“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和“普惠性社会福利”。纵观三种类型的福利观,它们尽管在福利资源供给项目和发展政策方面有所差异,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强调权利享有的平等性和福利资源供给的公平性。从社会政策类型而言,它们遵循从“补缺型福利政策”转向“制度型福利政策”的发展逻辑。然而,不管是“补缺型”社会政策还是“制度型”社会政策,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权利”不断拓展的“权益”要求和不断增加的财政负荷。因此,必须推动以“再分配”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政策向以社会投资或生产性为特征的发展型社会政策转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