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楚君[1] 王斌[1] 王康[1] 肖晓鹤 杨明兴
机构地区:[1]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 处:《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2期64-65,共2页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基 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B2012-142),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清CRP、ESR及PCT与二期手术更换内固定时机相关性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四肢长骨严重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更换内固定时机。方法:收治四肢长骨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37例(ⅢA 22例,ⅢB 13例,ⅢC 2例),早期固定采用外固定架,主要治疗方式为修复软组织,提供软组织修复基本条件。待软组织损伤情况稳定,动态监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拆除外固定支架,即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复位,经皮插入锁定钢板固定11例、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8例。B组在长腿石膏托固定或骨牵引前先对外固定支架进行拆除,再等待5~8 d,待钉道口初步愈合后行Ⅱ期手术,采用小切口或闭合复位,非扩髓交锁髓内钉、经皮插入锁定钢板各9例。结果:经12~36个月随访,两组Ⅱ期术后均发生浅部感染2例;均未发生骨髓炎、骨不连。A组1例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延期愈合,改动力化固定后愈合,余均骨性愈合;两组伤口感染、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至内固定更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四肢长骨严重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降低了早期手术的风险,又发挥了内固定的优势;软组织损伤情况稳定,体温、血沉、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正常后,拆除外固定支架,即更换内固定,并没有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更便于早期功能锻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