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唐泽其:两过野人山和送谷寿夫上刑场  

Interview with Tang Zeqi, Veteran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Crossing twice the Hukawng Valley and Mountains, and driving war criminal Tani Hisao to his execu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叶铭[1] 袁健 Ye Ming;Yuan Jian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 [2]无锡公交公司

出  处:《军事历史》2019年第1期109-112,共4页Military Histor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ZDB045

摘  要:一、我的家庭及入伍经过我家乡是贵州凯里炉山洛棉村,我家世代都是山里种地人。父母生了我们兄弟三个,因为家里穷,兄弟三人都没读过书。我去当兵是在1938年的秋天,正值家乡收割稻子。政府规定“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原本抽中的是我二哥。我二哥因为刚结婚不久不肯去当兵,就躲了起来,没有办法,只有让我顶上去。那年我才16岁。部队走的那天我也没有告诉家里,我怕妈妈知道要哭的,就悄悄地走了。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去贵阳,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路上就病了,得的“打摆子”。有一个老乡叫杨老发,比我大七八岁,一路上把我从家乡又背又扶直到贵阳。后来我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叫王德超,是凯里万水人。他家里收了钱让他顶替杨老发的名额来当兵的。对于他,我很是感激。因为我岁数小,他以大哥的身份一直照顾我。从家乡出来当兵的老乡有一百来人,我们去贵阳共走了4天。到贵阳没多长时间,我们同乡一百来人一起来到马连坡,编入“177官伤兵收容所”(以下简称“收容所”),部队在中越边界老河口,兵种是担架兵,这个时候才发了军装。当时所长叫吴凤生,连长姓唐。那时收容所救治的伤员不多。

关 键 词:中越边界 收容所 谷寿夫 兄弟三人 野人山 水土不服 老河口 贵州凯里 

分 类 号:I2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