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莉 白惠斌[1] 杨洁[1] 刘巧君[1] 张萍[1]
机构地区:[1]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科
出 处:《实用医技杂志》2019年第10期1280-1281,共2页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摘 要: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引起脊髓灰质炎, 俗称"小儿麻痹症",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属于急性传染病,需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1]. 脊髓灰质炎病毒按抗原性不同可分为Ⅰ、Ⅱ、Ⅲ型,由于Ⅱ型成分自2015年宣布根除,且它可以在复制中经历基因的改变,导致其神经毒性回升而引起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VAPP),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终结战略计划2013—2018》[2],在国家统一部署下, 山西省从2016年5月起使用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代替三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tOPV),同时引入至少一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3].在bOPV应用于免疫规划过程的初始阶段, 对适龄儿童接种bOPV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并开展预防接种安全性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4],本研究对接种bOPV后的不良反应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为指导疫苗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4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