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北京100016 [2]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第23期5763-5766,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摘 要: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成血管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双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后凸成形术(PVP/PKP)骨水泥技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BMP-2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骨密度(BMD)仪测定两组BMD,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主观疼痛感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骨折椎体恢复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骨代谢指标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成血管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BMD、VAS、ODI值、骨代谢、成血管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VAS、OD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骨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Ⅰ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骨钙素(OST)、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BMP-2治疗可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BMD,改善骨代谢,促进成血管因子分泌,对促进患者的骨折椎体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