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观的三大转型  被引量:1

Three turns of urban development views since 194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柳建文[1] Liu Jianwen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58-66,共9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调查数据基础上中国城镇社区结构异质性及其基层治理研究”(15ZDB173);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京津冀合作机制研究”(AS1720)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化被作为调节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城市化率起伏不定,表现出“收缩扩张”的特点;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期,城市化被单纯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抓手,体现出“极化增长”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城市化过于追求数量的变化,人、社会和生活等方面的内涵被忽略,城市化表现出“重量而轻质”的发展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化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阶段政府以强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和协同发展为主要任务,尤其重视居民的获得感和城市与区域的协同发展。与传统的单纯追求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的城市发展观相比,新的城市发展观体现出“以人为本”“公平统筹”“协同推进”的三大特点,蕴含着很强的人文关怀和全局观念,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创造一个公平稳定、和谐宜居的城市社会。

关 键 词:城市发展观 以人为本 公平统筹 协同推进 

分 类 号:F299[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