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彩林[1] Chen Cailin
机构地区:[1]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 处:《理论月刊》2019年第11期75-82,共8页Theory Monthly
摘 要:回顾百年新文学对于民族文化现代重构的历程,"鲁镇"与"边城"呈露出作为文化创新符号的面目。在离乡与回乡之间,以鲁迅与沈从文为代表的现代作家建构起文化创新参照系。"鲁镇"实则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母体标本,"边城"实则是中国边缘文化的母体标本。立足前者,鲁迅以专制主义与人的存在为视角,发露出维系这一社会历史结构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之下"人丧其我"的中国问题,在西方强国/传统中国、现代/传统、世界人/中国人的文化对照中针对提出"朕归于我"的应对。立足后者,沈从文直面中国社会现代进程中"所得于物虽不少,所得于己实不多"这一社会发展与人之存在二律背反的悖论,在苗汉、中西、城乡文化对照中针对提出"神在生命本体中"的应对。相对于社会实体建构中"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二者并立标示出"自性"与"神性"的形上超越向度。这对于探究百年后新时代文化创新流程走向具有跨越时空的现实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