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话语与国家话语的镶合——兼论《暗算》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增量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培浩[1] 

机构地区:[1]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  处:《长江文艺评论》2019年第5期26-32,共7页Changjiang Literature and Art Review

摘  要:从2002年出版曾被退稿十七次的《解密》,到2008年摘得中国最有分量的文学奖,麦家迈向文学巅峰的时间如此之短,这是因为麦家在题材和写法上都走了一条不可复制的道路。李敬泽称麦家为文坛"偷袭者"[1],某种意义上,麦家携带着在新世纪日益强大的类型文学象征资本,逼使日益陷入窘境的纯文学打破自身的边界。《解密》《暗算》《风声》大热之后,诸多重要文学批评家纷纷从麦家独特的题材和想象力中阐发"麦家的意义",这意味着,主流文学界正努力通过接纳麦家,将麦家经典化来弥合纯文学与类型文学之间的缝隙,并维系严肃文学写作的新平衡。这或许便是麦家获奖背后的文化意味。

关 键 词:《解密》 中国当代文学 麦家 文学批评家 个人话语 文学写作 类型文学 《风声》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