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
出 处:《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年第12期1117-1121,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基 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重点项目·培育探索项目(BYSY2016004)
摘 要:全麻手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风险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转归、周转及医疗成本[1,2],其中肺部并发症是增加患者术后病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3]。机械通气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关系密切,传统高潮气量(8~10 ml/kg)会造成气压伤、容积伤、萎陷伤和生物伤等,引起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ventilation induced pulmonary injury,VILI)[4]。以低潮气量(low tidal volume,LTV)、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s,RM)综合方法为核心的肺保护性通气(protective lung ventilation,PLV)策略,可降低围术期肺部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5~7]。但是PLV可改变通气容量和压力,由此影响胸内压和心功能,通过心肺交互作用引起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优化PLV,在探究PLV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同时,还应关注通气改变引起的心功能变化,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和转归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心肺功能导向的PLV策略的应用进展进行文献总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