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婷[1] 陈茂婷 王卓源 周丹 王光志[1] Wang Ting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21期172-175,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编号:15ZA0098)
摘 要:通过系统测定乌头霜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其致病力,为乌头霜霉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悬滴法研究环境条件温度、pH值、碳源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采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内相对湿度,测定相对湿度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并用离体叶盘法接种霜霉菌孢子囊悬浮液观察乌头发病情况并统计病情指数。结果显示,孢子囊在4~25℃范围内均可萌发,18℃时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95%时孢子囊不能萌发,在相对湿度为100%时孢子囊萌发率最高,水分为孢子囊萌发的必需条件;孢子囊在pH值为5.74~8.06的条件下均可萌发,且在pH值为5.93时萌发率最高;在4种供试碳源的培养条件下,孢子囊都可萌发,其中可溶性淀粉培养条件下孢子囊萌发率最高。接种48 h后,叶背面初现水渍状病斑,2.5 d后可以看到明显病斑,呈弥散型,7 d后病斑开始坏死。观察期内,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病情指数逐渐升高。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环境条件下乌头霜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 键 词:乌头 霜霉病 病原菌 孢子囊 生物学特性 致病力 离体叶盘法 病情指数
分 类 号:S435.67[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9.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