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T1A1*6基因多态性评价伊立替康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金银[1] 赵银霞[2] 高一萍 张蓉蓉[1] 陈莉[1] 唐甄立 毛士龙[1] 

机构地区:[1]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31 [2]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心试验室,上海200031 [3]上海市健康医学院药学院,上海201218

出  处:《医药前沿》2019年第33期77-79,共3页Journal of Frontiers of Medicine

基  金: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院级课题(2018XHYY-26)。

摘  要:目的:评价三种不同给药剂量的结直肠癌肿瘤患者化疗应用伊立替康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UGT1A1*6的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9年5月上海市某二级医院结直肠癌肿瘤患者UGT1A1*6基因多态性情况,记录伊立替康用药剂量,分析不同用药剂量的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254例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均为每两周一次的化疗方案)的肿瘤患者中,伊立替康低剂量(90~119mg/m2,q2w)、中等剂量(120~149mg/m2,q2w)以及高剂量(150~180mg/m2,q2w)分别为26例,99例以及129例.26例低剂量组中GG基因型为13例、GA基因型为10例、AA基因型为3例;3级以上腹泻分别为1例(占比7.69%)、1例(占比10%)、1例(占比30.33%);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1例(占比7.69%)、2例(占比20%)、1例(占比30.33%);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3级以上腹泻P=0.310,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P=0.230).99例中等剂量组中GG基因型为52例、GA基因型为44例、AA基因型为3例;3级以上腹泻分别为6例(占比11.54%)、9例(占比20.45%)、1例(占比30.33%);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5例(占比9.62%)、7例(占比15.91%)、1例(占比30.33%);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3级以上腹泻P=0.355,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P=0.380).129例高剂量组中GG基因型为65例、GA基因型为61例、AA基因型为3例;3级以上腹泻分别为10例(占比15.38%)、24例(占比39.34%)、2例(占比60.67%);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7例(占比10.77%)、13例(占比21.31%)、2例(占比60.67%);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GG野生型患者3级以上腹泻和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小于GA型和AA型患者(3级以上腹泻P=0.004,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P=0.02).结论:对于应用伊立替康的患者推荐检测UGT1A1*6基因型用于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尤其是高剂量化方案的患者,UGT1A1*6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

关 键 词:UGT1A1*6 伊立替康 基因多态性 不良反应 

分 类 号:R453.9[医药卫生—治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