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2]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3]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4]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
出 处:《管理世界》2019年第12期45-52,共8页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18VFH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BK170350);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SC17FZ021);四川省司法厅司法行政系统调研课题(2018年度)
摘 要:虚拟货币首次公开发行(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的实质为以筹资为目的首次公开发行销售虚拟数字代币,是一种以发行虚拟代币换取投资的新型投融资工具。其特点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募集大量资金,同时ICO发行人通过出售虚拟代币进行筹资,而不是出售股权或其他仅投资人才能够享有的权利。ICO在为创新项目融资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被不法投机者滥用,他们寄望于在监管真空的情况下迅速获取不当利益,因此亟需对ICO进行监管。本文首先讨论了我国的ICO监管现状,然后论证了ICO的"投资合同"属性。建议适度扩大我国《证券法》中证券的范围,将"投资合同"纳入《证券法》的调整对象。同时,引入"投资合同"的实质判定标准,具体提出了三步分析法来帮助监管机构和司法机构判断ICO项目的证券属性,以帮助监管机构和司法机构判断新出现的金融工具是否属于"投资合同"的范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